11月29, 2019

案例篇(二十五):打造个人IP之加强天赋的方法(接受专业的、训练的训练)

引子

本期出场人物:扫地僧。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扫地僧梦,但至少,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扫地僧的梦。在我的豆瓣账号,至今还有这么一段话:

一个梦想成为扫地和尚却没有梦想成真的人

我一直在内心寻找着自己为什么想要成为扫地僧的原因,当构思扫地僧的案例时,我找到了答案。能够将扫地僧写成我的案例,我非常的开心,开心到专为这篇案例开了一个“引子”。

扫地僧

忽听得长窗外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:“善哉,善哉!萧居士宅心仁厚,这般以天下苍生为念,当真是菩萨心肠。” 五人一听,都吃了一惊,怎地居然并不知觉窗外有人?而且听此人的说话口气,似乎在窗外已久。慕容复喝道:“是谁?”不等对方答话,砰的一掌拍出,两扇长窗脱钮飞出,落到了阁下。 只见窗外长廊之上,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,正在弓身扫地。这僧人年纪不少,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,行动迟缓,有气没力,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。

就这样,扫地僧在《天龙八部》第四十三章出场了。这一出场方式,可是让这五位吃了一惊。要知道无论是萧远山、萧峰父子,还是慕容博、慕容复父子,亦或鸠摩智,都是江湖中的武林高手,这位青袍枯瘦扫僧人站在窗外旁听了整个过程,他们竟然都没有察觉到。也难怪慕容复要喝一声”是谁“,问一句”你躲在这里多久了“。 一见面,这位老僧人便给这五位来了一个下马威,先是假装漫不经心的说他们来偷经的事情,然后又对他们各自习武情况做了一个点评。他说萧远山为得到《般若掌法》和《伏魔杖法》这两本武林秘籍而欢欣鼓舞,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入了苦海,回头无日。他说慕容博,拿到一本《沾花指法》以为自己得到了宝贝,其实是昔人买椟还珠,贻笑千载。他说鸠摩智练七十二绝技的方法完全错了,次序颠倒,大难已在旦夕之间。

这三位武林第一梯队的高手,对此深表怀疑。扫地僧无奈的说道:

“我少林寺建刹千年,古往今来,唯有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,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,却是何故?七十二绝技的典籍一身在此阁中,向来不禁门人弟子翻阅,明王可知其理安在?” 。。。。。。 “本寺七十二绝技,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、取人性命,凌厉狠辣,大干天和,是以每一项绝技,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。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,只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,在禅理上的领悟,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。在我少林派,那便叫做‘武学障’,与别宗别派的‘知见障’道理相同。须知佛法在求渡世,武功在于杀生,两者背道而驰,相互制。只有佛法越高,慈悲之念越盛,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我,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,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。

接着,扫地老僧人又以一人之力对战萧远山、萧峰、慕容博、鸠摩智等武林高手,轻轻松松收服了萧远山、慕容博两人。经此藏经阁一事,扫地僧名扬江湖,成功的构建了自己在武林中的个人IP。

从个人IP角度看扫地僧个人IP的成功

藏经阁中,扫地僧一番关于少林派七十二绝技练习之分析,此深厚的关于武术的理论功底现场直接收割了少林寺一众僧人。道清大师说到:

得闻老师傅一番言语,小僧今日茅塞顿开。

其他的僧人们附和道:

请师们更说佛法。

他问萧远山最近小腹上的“梁门”、“太乙”两个穴位是不是有点隐的痛,“关门穴”上的麻木不仁最近怎么样了。这两个问题一问,萧远山和萧峰也立刻也为了他的粉丝。

老僧人此两番言论,可不是靠运气瞎猜出来的。隐于藏经阁四十有二、三年,老僧人认真研习少林派各类典籍,建立了对于少林派武术的深厚的理论基础,所以深喑其中的利害关系。

在藏经阁一事之前,老僧人完全不为外人所知,甚至本寺的僧人对他也所知甚少,认为他不过一杂役,负责打扫藏书馆的卫生。由此,或许可以推论出,老僧人并没有外人切磋过武功,完全靠着深厚的理论基础,自已练习,成了金庸小说中的绝世高手。

扫地僧个人IP的成功,归结于两个因素:深厚的理论基础+高超的绝世武功。而成就他绝世武功的,是他深厚的理论基础。从《天龙八部》第四十三章讲述的故事中,我们看到萧远山、慕容博和鸠摩智,虽然武功一流,但是由于不知道对少林派武功的历史渊源以及各招式背后的逻辑,只是照本宣科,照着秘籍练习,从而造成了身体的严重危害。扫地僧由于其深厚的理论基础,对于少林派各招式背后的逻辑及具体各套路和身体的关系,有着清晰的认知。

简单来说就是他脑子里有一个完整的对于少林派武功的知识框架,少林派的各类佛经经典以及武术秘籍都在这个知识框架内。因为有了这个知识框架,扫地僧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少林派武功,见山不是山。相对于扫地僧,那几位没有知识框架的人,看到的只是一本一本的秘籍,不知道这个秘籍只是整个少林派系统的一部分,见山是山。

在所有的武侠小说中,所有绝世高手,都要具备一个东西:“德”。没有德,任凭你武功再高,你会的也不过一招一式的技巧。真正的高手,是做到了融会贯通,将一招一式与身体融合,与自然环境融合。而这个“德”,我的理解用“道”更合适。

因一切事物非事物,不约而同,统一遵循某种东西,无有例外。它即变化之本, 不生不灭,无形无象,无始无终,无所不包,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过而变之、亘古不变。其始无名,“老子”强名曰:“道”

这个”道“,套用今天的流行语就是”知识框架+方法论”,是事物最本源的东西。

古往今来,所有的顶尖高手,无一不是洞悉了最本源、最本质的东西之后,才成为高手的。而这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的形成,需要专业的、系统的训练才能够获得。

在谈到如何加强天赋,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时,我罗列了三种方法,其中之一便是接受专业的、系统的训练。只有经过专业的、系统的训练,我们才能够获得关于某个领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,而这个知识框架是我们成为某个领域的最优秀的人的必备储备。

后面有机会,我会讲讲如何接受专业的、系统的训练。这里我稍为提一下:扫地僧的遍读藏经阁的书,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ipgeren.com/post/ip_new_case25.html

-- EOF --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