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月18, 2019

天赋篇(五):三招教你成为最牛的那个人之第三招

前面两篇文章,我们讲了三招中的两招,今天我们讲最后一招:一万小时定律。

马尔科姆.格拉德威尔,英裔加拿大人。他身兼记者、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等头衔,至今为止,他出版的图书全部列在了《纽约时报》的畅销榜上。他也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:21世纪的彼得.德鲁克,2005年《时代周刊》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。

2014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畅销书《异类》,这本书的副标题为“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”。在这本书中,格拉德威尔提出了机遇对于人的重要性。他在这本书中提到:

如果没有机遇和文经、环境因素,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,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。

他这本书的观点和我们之前提到到的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.卡尼曼的观点一致:成功=天赋+运气。这里顺便提一下,在国外,有诸多的研究证明,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运气,我们在个人IP系列文章的后半部分,会和大家聊聊,如何提高好运气的概率。

但是他在《异类》这本书的第二章提出了著名的10000小时定律,他并没有因为承认运气的重要性,而忽略后天努力的重要性。而且对于如何进行后天努力,他给出了具体的方法: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

这10000个小时,并不是格拉德威尔信口胡言,而是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,得出来的数字。他运用心理学实验和社会学研究,对古典音乐家、冰球运动员进行统计和调查。大量研究之后,他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人的成功和天分无关,只和练习有关,这一规律适用于任何领域。无论是谁,要你的练习时间达到10000小时,你就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。

看到这里,可能有读者会问:你在前面不是说过,成功和天赋有关系,这不是和格拉德威尔的结论相互矛盾吗?请大家注意:我说的是第一步是发现天赋,然后是加强。在你有天赋的方面去加强,利用10000小时定律,这样的话,你成功的概率是不是要大于天分之外领域的10000小时。

10000小时是一个什么时间概念呢?假定你每天练习1小时,那么1小时365天27年,你大约需要27年能够成为这个领域最牛的人;假定你每天练习2小时,那么2小时365天14年,你大约需要14年的时间能够成为这个领域最牛的人;假定你每天练习3小时,那么3小时365天9年,你大约需要9年的时间能够成为这个领域最牛的人;假定你每天练习4小时,那么4小时365天7年,你大约需要7年的时间能够成为这个领域最牛的人。

而我所看到许多有影响力的个人IP(讲完理论部分,我会继续写案例部分,在案例部分将会给大家一一介绍这些有影响力的个人IP),坚持6-10年,是一个普遍的数字。

有人会觉得6-10年太漫长了,真的有那么漫长吗?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场景:小朋友学钢琴,每天练习1个小时。假定这个小朋友从5岁开始学钢琴,那么他成为这个领域最牛的人大概是在他32岁的时候。假定你现在30岁,你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,那么从现在开始每天3个小时,那么在你40岁左右的时候,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最牛的人。但实际上你可能用不了这么久,在你36岁左右的时候,你就已经是这个领域最牛的人了。

但是近年有不少人对10000小时理论提出了质疑,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。其中一个质疑是10000小时定律违背了天赋,“在违背天赋的前提下,不断的强调刻苦勤奋,熟能生巧,会对天赋造成巨大的伤害。”看到这里,有没有发现路人甲将10000小时作为加强天赋的方法,是一个非常科学且靠谱的建议。在发现自己的天赋的前提之下,用10000小时定律,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。完全零基础且没有任何天赋的人需要10000个小时成为最牛的那个人,而你如果在你天赋的领域进行努力,时间可能会远远少于这个数字。或者说,同样的付出,你会取得完全高于别人的成就。

看到这里,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上篇文章说的第二招:接受专业的、系统的培训。在专业的、系统的培训之下,获得关于这个领域的系统化知识,构建知识体系,在这个基础之上,你的10000小时会事半功倍。

10000小时定律,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路人甲的观点: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所在的行业或者是领域最牛的人,只要付出的时间足够多。

讲到这里,三招教你成为最牛的那个人全部讲完。我原本的设计是先讲10000小时定律,再讲接受专业的、系统化培训,最后讲寻找最优秀的人。但后来在形成文字时,我将顺序进行了重排。下篇文章,我会说说,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顺序,在具体操作的时候,如果不按这个顺序,OK不OK?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ipgeren.com/post/ip_new_lesson7.html

-- EOF --

>